蚕桑博物馆体验中心
Combining Education With Recreation

1912年,在实业救国的爱国浪潮下,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苏州浒墅关镇落成。在著名蚕丝教育家邵申培和社会革命家郑辟疆的运营下,为当时的社会输出了大量实业人才。百年过去,蚕业学校不再,但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学院肩负起新的使命,将其打造为现代化的蚕桑博物馆。而在将桑蚕文化面向广大群众时,我们发现,那些复杂枯燥的工艺常人很难理解,如何将专业性转化为共识性,是设计的一大挑战。同时,在已有多个姚建萍博物馆的苏州再次亮出此品牌,我们的差异性又在哪里?BES在常规业态中寻找突破,提出“跨界”新思路。

 

BES初进这座民国小楼,感觉时光仿佛被凝固在这里,无论是晾晒半成品的庭院,还是养蚕工具老物件,都刻上了浓浓的时代印记,但越探越深才发现,保留下的是历史文化,进化的是与时俱进走在世界前列的养蚕科技。历史厚重又不断创新的蚕桑文化,如何生动地展现给我们的下一代?

 

“老物件,新的使命”。万物有灵,从老物件触摸历史的温度。

BES仔细了解每一件老物件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背景,结合史料,梳理出一条生动的近现代桑蚕历史发展线。来访者不只通过文字在脑海自行想象过去的盛景,而是从真实的物件上,复原的场景下,了解技术、了解历史。每一个老物件都在恰当的位置上,用斑驳的身形,默默地传递历史的温度。

 

“有趣的,才好传播”。互动体验中,理解深奥的蚕蛹的匠心。

蚕蛾的培育过程非常复杂,研发过程枯燥而漫长。用平铺直叙的方式,常人既无法了解技术的原理,也无法理解桑蚕人员在研发过程中付出的极大心血,以及他们耐得住寂寞的高尚品格。于是我们将蛾的信息抽象为DNA变量,把培育的过程转化为互动游戏,邀请来访者做一回研究员,用数字化设备,亲手进行一场模拟培育。在生动趣味的场景中传播文化。

 

“民族的,也是世界的”。桑蚕制品,中国的名片,浒墅关的骄傲。

1912年蚕业学校建立之时,中华民国风雨飘摇,动荡不安。而百年过去,我们已经拥有骄傲站在世界之林的巨大民族自信力。丝绸刺绣,这项精致的中国古老传统手工艺品,承载厚重文化的奢品,屡次成为国礼。国礼的制作者,姚建萍是浒墅关的骄傲。桑蚕博物馆内,设姚建萍刺绣体验空间,这不仅是一个展陈空间,也是技术与文化交流传承的载体。利用3D投影技术,低成本、高还原地复刻传统刺绣场景;利用玻璃、金属等现代材质,烘托现代化绣品审美趋势;可转换功能的互动空间,适应体验、讲座、研学等多种需求场景,而自己的体验作品,可以直接展陈于体验区墙面上与人分享。工艺与艺术的跨界,不禁让人感叹,传统技艺竟也可以如此时尚。

 

BES认为,在体验中感受、理解和认同,是传播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。

  • 位置
    /
    苏州市高新区
  • 客户
    /
    浒墅关政府
  • 规模
    /
    占地9500㎡,展陈面积4000㎡/2F/国企/博物馆
  • 年份
    /
    2018年
  • 状态
    /
    设计完成,施工中
  • 类型
    /
    Logo设计/VI设计/导视设计/景观设计/空间改造/区域活性化/室内设计/展厅设计
  • 蚕桑博物馆体验中心方案概念视频
  • 589_561_589_408__